李光地心目中的郑成功

发布时间:2014-12-09 文章来源:郑成功网 阅读 : 5061

李光地心目中的郑成功



杨清江



民族英雄郑成功与清初名臣李光地为同时代人。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(1624年),李光地生于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。郑成功比李光地大18岁。当郑成功明永历十六年(清康熙元年,1662年)39岁英年早逝,与世长辞,李光地年方弱冠,风华正茂,乃一翩翩小青年也。



李光地,字晋卿,号厚庵,学者称安溪先生,卒谥文贞,泉州安溪人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进士,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直隶巡抚、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他一生勤于治学,见识宏博,著作丰富。无论在官在家,喜爱探究学问,评说时事,品藻古今,臧否人物。其日常讲论,经其外甥孙襄、门生徐用锡、孙儿李清植等人记录,及据其他人的回忆、口述、笔录,由李清植及其从弟李清馥分别整理编辑成《榕村语录》、《榕村续语录》行世。



《榕村语录》,尤其是《榕村续语录》,记载了清初数十年间治乱兴革的时事与人物,为后人提供了据以知人论世的大量资料,可补订清代官私吏书之阙略。



两书对明末清初泉州籍风云人物,如洪承畴、郑芝龙、郑成功、施琅、万正色等,多有评说。



其中李光地是这样讲论郑成功的:“郑芝龙……兴贩于日本,娶妇生郑成功,永历赐姓,故曰‘国姓’。郑芝龙投诚本朝,成功独念明朝恩礼,因帅数十人,去为海寇,数招不降。康熙元年,乃杀芝龙于京师。成功始事,乃同安诸生陈永华为之谋生。……招集训练,尽心区画。顺治末年,自金陵归,乃夺红毛台湾而居之……。既定台湾,成功志不在小,乃使其子锦受业于陈永华,令统兵居厦门,欲潜图漳泉。……成功偶伤寒,马信(抄者按:清总兵,后降郑成功)荐一医生,以为中暑,投以凉剂,是晚而殂,年三十九。”(《榕村续语录》卷八“历代”)



“平生见闻所及,有胆气勇决者,郑成功、施琅、姚启圣、二家伯、三舍弟。蓝理与刘国轩五战而三胜之,亦勇将也。”(《榕村续语录》卷八“历代”)



与施琅谈论生平所见人物中之奇士时,赞同施琅对郑成功的评价:“宁郑国姓,刚果有治辨……”(《榕村续语录》卷九“本朝人物”)



“郑国姓用施琅如手足,其致衅也,亦由施琅。施有一卒,得罪逃,补郑伍。施知之,不请命突入,在郑前捉获此人,即杀之。郑怒,于是令人押入水仓,欲杀之。彼时不即杀者,盖施尚有一弟为将官,守一关隘也。”(《榕村续语录》卷十一“本朝时事”)。



通过李光地对郑成功的这几段讲论,我们发现:在李光地心目中,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,对于郑成功率领大军渡海东征,”夺红毛台湾而居之”的复台义举,给予充分的肯定。



在李光地的心目中,郑成功是他“平生见闻所及,有胆气勇决者”五个人中的第一人,其余依次为靖海侯施琅,福建总督姚启圣,“二家伯”李日,“三舍弟”李光垤。



在李光地心目中,郑成功是一个“志不在小”、“刚果有治辨”的奇士。



在李光地心目中,郑成功是一个沉着稳重、工于心计的人,尽管后来李光地和施琅关系非常密切,但对于施郑之间的矛盾,仍旧始终认为是施琅一手造成的:“郑国姓用施琅如手足,其致衅也,亦由施琅。”施琅被捕后,郑成功“彼时不即杀者,盖施尚有一弟为将官,守一关隘也。”



在李光地心目中,郑成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。尽管郑成功是旗帜鲜明抗清大军的统帅,为李光地敌对营垒中的首要人物,但李光地却十分敬重他,讲论中凡提到郑成功,从不称“贼”,只呼其名,或称“国姓”。对于郑成功的逝世,叙述中不用“死”、“亡”、“毙”、“夭”、“暴卒”、“殒命”等字眼,而称“是晚而殂,年三十九”,语气凄婉哀惜。



明末初清,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,特殊的文化氛围,特殊的历史条件,泉州涌现了一批气吞湖海,胸藏甲兵,创制设谋,立纲陈纪,文韬武略,叱咤风云的著名历史人物。郑成功是其中的一个,李光地也是其中一个。他们都是泉州人民的好儿女,是泉州人民的光荣,是泉州人民的骄傲。



此则我心目中之郑成功与李光地也。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