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延平追寻郑成功足迹

发布时间:2012-12-04 文章来源:郑成功网 阅读 : 3966




















在延平追寻郑成功足迹


















 




台湾参访团成员通过古老的墩桥,往三千八百坎追寻郑成功历史足迹”


闽北延平是郑成功英雄业绩的发端地,郑成功早期随南明隆武帝到延平,在这里他临危受命,招募兵员,训练水师,经茫荡山出征抗清,曾被封为“延平王”,为日后“叱诧风云镇海涛”、“确保台湾入版图”奠定了基础。日前,记者随“2008成功之旅”台湾参访团在延平追寻郑成功的历史足迹。


郑成功在延平的军事指挥所延寿楼”




台湾乡亲在延寿楼“延平王军政生涯起点”勒石旁合影留念”


蹲虎踞延寿楼



  在南平九峰山对岸,九峰索桥边,滨江公园内,屹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城楼,名曰“延寿”,门高近7米,楼高四层,楼的底层临江。延寿楼始建于元代,1609年重建,是“八闽铜关”南平的代表性建筑。历史上,文天祥、韩世忠和石达开都率军驻扎过。明末清初,郑成功的军事指挥所就设在此处。现在楼内挂有“郑成功在延平”的展板,楼外竖立着由中国楹联协会会长孟繁锦先生题的“延平王军政生涯起点”勒石。
现在的延寿楼是用明代城砖在旧址仿建的,城门基部石件还有 “元至元二年”、“延郡城砖”字样。台湾参访团成员到此时感觉有点惊奇,他们原先对郑成功与延平的渊源关系不甚了解,知道了郑成功曾在此指挥军队,纷纷招呼在楼前合影留念。





台湾参访团成员参观西山胜迹宋碑亭”



台湾乡亲陪护郑成功木雕像在 “郑成功都督御营旧址”石碑前留影”


修文兴武看西山
  位于剑津中学校园内,现存著名的宋代“南剑州重建州学记”碑,上面记载了北宋时延平“独先天下兴州学”的史实。延平西山州学建于1025年, 比皇帝昭令各州县办官学早1 9年,孕育了理学南传始祖杨时等,“异时伟人辈出”,杨时学术一传罗从彦,二传李侗,三传朱熹,形成“延平四贤”。西山州学历经宋、元、明三代,为南平“理学名邦”奠定基础,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丰碑。
 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移跸延平时,以西山脚下“延平府署为行宫”,郑成功都督御营军驻扎西山。郑成功在延平积极筹措兵饷器甲,招募当地乡民演武操练,并利用了西山居高临下、视野辽阔的天然优势,同时完成练兵演武与都督御营的职责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剑津中学(原南平二中)兴建教学楼施工时, 挖出了数门明清时期的火炮,现保存在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和南平市博物馆,是郑成功在延平征战的历史明证。旧时闪烁刀光剑影的西山,如今又变成书声琅琅的校园,在“2008成功之旅”台湾参访团参观西山胜迹时,两岸同胞共同为剑津中学校园内新立的“郑成功都督御营旧址”石碑揭开红幕。
古道千坎英雄迹
  延平的三千八百坎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古道之一,它是明清时期延平通往顺昌、邵武和江西的唯一陆路,郑成功随隆武帝驻守延平期间,受命经三千八百坎北上抗清,仙霞关之战失利后退守延平,后又经三千八百坎向西转移。三千八百坎因昔日从山脚至山顶有三千八百坎石阶而得名,后人整修后石阶增至五千多坎。
  三千八百坎古道盘曲蜿蜒,雄奇秀绝,满山是古树名木,触目皆绿。半坎的一颗巨樟高2 5米,直径4米多,七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岁数比建县1800多年的延平还老。郑成功曾在这里留下“旭日东升万壑明,高林秋爽气纵横。千峰无语闲云过,瀑布湍飞系我情”的诗句。到此参访的台湾同胞赞美这里气象万千,更叹服郑成功当年艰难征战的勇气。来自台湾的庄姓女士说,没想到这里如此险绝,不然就不会穿高跟鞋,真想登上坎顶,看看是怎样的风光!




三千八百坎是当年郑成功行军道”




三千八百坎山险路陡,林木蓊郁


(东南广播公司记者唐勇 报道/摄影)



















 




台湾参访团成员通过古老的墩桥,往三千八百坎追寻郑成功历史足迹”


闽北延平是郑成功英雄业绩的发端地,郑成功早期随南明隆武帝到延平,在这里他临危受命,招募兵员,训练水师,经茫荡山出征抗清,曾被封为“延平王”,为日后“叱诧风云镇海涛”、“确保台湾入版图”奠定了基础。日前,记者随“2008成功之旅”台湾参访团在延平追寻郑成功的历史足迹。




郑成功在延平的军事指挥所延寿楼”




台湾乡亲在延寿楼“延平王军政生涯起点”勒石旁合影留念”


蹲虎踞延寿楼



  在南平九峰山对岸,九峰索桥边,滨江公园内,屹立着一座巍峨的古城楼,名曰“延寿”,门高近7米,楼高四层,楼的底层临江。延寿楼始建于元代,1609年重建,是“八闽铜关”南平的代表性建筑。历史上,文天祥、韩世忠和石达开都率军驻扎过。明末清初,郑成功的军事指挥所就设在此处。现在楼内挂有“郑成功在延平”的展板,楼外竖立着由中国楹联协会会长孟繁锦先生题的“延平王军政生涯起点”勒石。
现在的延寿楼是用明代城砖在旧址仿建的,城门基部石件还有 “元至元二年”、“延郡城砖”字样。台湾参访团成员到此时感觉有点惊奇,他们原先对郑成功与延平的渊源关系不甚了解,知道了郑成功曾在此指挥军队,纷纷招呼在楼前合影留念。





台湾参访团成员参观西山胜迹宋碑亭”



台湾乡亲陪护郑成功木雕像在 “郑成功都督御营旧址”石碑前留影”


修文兴武看西山
  位于剑津中学校园内,现存著名的宋代“南剑州重建州学记”碑,上面记载了北宋时延平“独先天下兴州学”的史实。延平西山州学建于1025年, 比皇帝昭令各州县办官学早1 9年,孕育了理学南传始祖杨时等,“异时伟人辈出”,杨时学术一传罗从彦,二传李侗,三传朱熹,形成“延平四贤”。西山州学历经宋、元、明三代,为南平“理学名邦”奠定基础,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丰碑。
 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移跸延平时,以西山脚下“延平府署为行宫”,郑成功都督御营军驻扎西山。郑成功在延平积极筹措兵饷器甲,招募当地乡民演武操练,并利用了西山居高临下、视野辽阔的天然优势,同时完成练兵演武与都督御营的职责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剑津中学(原南平二中)兴建教学楼施工时, 挖出了数门明清时期的火炮,现保存在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和南平市博物馆,是郑成功在延平征战的历史明证。旧时闪烁刀光剑影的西山,如今又变成书声琅琅的校园,在“2008成功之旅”台湾参访团参观西山胜迹时,两岸同胞共同为剑津中学校园内新立的“郑成功都督御营旧址”石碑揭开红幕。
古道千坎英雄迹
  延平的三千八百坎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古道之一,它是明清时期延平通往顺昌、邵武和江西的唯一陆路,郑成功随隆武帝驻守延平期间,受命经三千八百坎北上抗清,仙霞关之战失利后退守延平,后又经三千八百坎向西转移。三千八百坎因昔日从山脚至山顶有三千八百坎石阶而得名,后人整修后石阶增至五千多坎。
  三千八百坎古道盘曲蜿蜒,雄奇秀绝,满山是古树名木,触目皆绿。半坎的一颗巨樟高2 5米,直径4米多,七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岁数比建县1800多年的延平还老。郑成功曾在这里留下“旭日东升万壑明,高林秋爽气纵横。千峰无语闲云过,瀑布湍飞系我情”的诗句。到此参访的台湾同胞赞美这里气象万千,更叹服郑成功当年艰难征战的勇气。来自台湾的庄姓女士说,没想到这里如此险绝,不然就不会穿高跟鞋,真想登上坎顶,看看是怎样的风光!




三千八百坎是当年郑成功行军道”




三千八百坎山险路陡,林木蓊郁


(东南广播公司记者唐勇 报道/摄影)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