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两岸关系大事记

发布时间:2012-07-25 文章来源:郑成功网 阅读 : 5132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第一篇 三国时期——荷据时期



1.三国时代的吴国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,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率领1万名官兵到达了夷洲(今台湾),前后经历一年之久。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。

2.公元264至280年,丹阳太守沈莹著《临海水土志》,书中描述的“夷洲”在地理方面无一不与今日的台湾相合。沈莹有可能通过到过夷洲的官兵和由官兵带回的夷洲人,详细地了解夷洲的情况。该书是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。


3.隋炀帝于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下令羽骑尉朱宽与海师何蛮一同入海到达流求(今台湾)。大业六年(公元610年)派遣武贲中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东阳兵万余人,自义安(今广东潮州)起航至流求。隋军虏其男女数千人而还。


4.唐中叶,汾水施肩吾率其族迁居澎湖,留有《题澎湖》一诗。


5.宋乾道七年(1171年)4月,汪大猷知泉州郡,在澎湖造屋200间,遣将分屯。稍后,赵汝适在《诸蕃志》写道:“泉有海岛曰澎湖,隶晋江县”。


6.宋代因福建人口增长很快,地狭人稠,加之政治动乱,迫使一部分人民遁逃台澎。沈文开在《杂记》中说,“宋时零丁洋之败,遁亡至此者,聚众以居。”


7.元代从大陆到澎湖的汉人更多,在开拓澎湖之后,开始向台湾岛发展。元代地理学家汪大渊所著《岛夷志略》记载,已有大陆商人到台湾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贸易。


8.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,海船副万户杨祥带兵6000往流求招降,第二年抵达澎湖,招谕流求的任务没有完成。


9.元成宗元贞三年(1297年),元朝政府改福建省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,并由福州“徙治泉州,以图流求。”同年9月,福建平章政事高兴派省都镇抚张浩、福州新军万户张进率军再次赴流求招谕,“擒生口130余人而还”。其间,元朝当局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。此七、八年是元朝积极经营台湾的时期。


10.明代福建沿海人民为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,继续迁居澎湖、台湾。有的渔民先在澎湖列岛捕鱼,接着又到台湾中南部的魍港一带,然后扩展到鸡笼、淡水等北部渔场。这些渔民在岛上搭寮居住,成为常住居民。


11.明中叶起,中国的海盗商人经常出没于台澎各地,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陈老等“结巢澎湖”,嘉靖四十二年(1563年)林道乾集团在官军追击下逃入台湾。万历二年(1574年)林凤集团被官军打败,自澎湖转住台湾魍港,后逃往吕宋。


12.17世纪,泉州海商李旦在日本从事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。大约从1615年起,李旦的船只开始出入台湾,在北港一带进行转口贸易。1612年,南安人郑芝龙到日本投靠李旦,后成为李旦从事海上贸易的得力助手。1624年,郑芝龙在李旦的推荐下,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。次年郑芝龙自立门户,以台湾为根据地,在海峡两岸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活动。崇祯五年(1628年),郑芝龙就抚于明朝政府,借助政府的力量,消灭了数股海上竞争对手,垄断了台湾海峡的海上贸易。


13.崇祯初年,福建连年旱灾,出现大批无业流民,郑芝龙报经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批准,招募数万饥民前往台湾垦荒。


14.1622年6月,荷兰舰队司令雷约兹率舰队占领澎湖岛,要求与大陆沿海通商,遭到明朝福建官员的拒绝,1624年初,明朝发兵攻打澎湖,逼迫荷兰人退出,8月荷兰新任舰队司令宋克接受中国海商李旦的斡旋,从澎湖撤走,到台湾贸易。当时明朝政府正面临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力量日益强大的威胁,无力顾及台湾防务,对荷兰人移往台湾通商采取忍让的态度,在此情况下,荷兰人于1624年9月在台南大员建筑城堡,取名奥伦治城。(1627年根据阿姆斯特丹总公司的通知,改称为热兰遮城)次年1月,宋克被任命为首任台湾长官。


15.荷兰人占领台湾的小岛大员之初,只是想在台湾的旁边建立一个可对大陆和日本进行贸易的落脚点。从他们到大员以后,直到同郑芝龙的关系稳定下来为止的整整十年期间,活动范围大体不出于大员和台湾岛上邻近的先住村民舍。1635年底,荷兰人开始向台湾岛的势力扩张,通过武力屠杀与征服先住民,1642年,荷兰人逐走了占领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,巩固了对台湾岛的统治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第二篇 明郑时期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永历十一年
顺治十四年(1657)九月,居台湾荷兰人遣使求通商,并愿输贡,成功许之。冬,永历遣周金汤 印封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。

永历十四年
顺治十七年(1660)成功遣商船贸易于台湾。

永历十五年

荷兰人通事何斌,因事得罪酋长,投靠成功,并建议攻取台湾,成功从之。
二月,郑成功兵驻金门,修整船只。
三月二十三日自金门料罗湾出师东渡。二十四日入澎湖驻扎,郑成功以台湾孤城无援,攻打未免杀伤,围困俟其自降。随将各镇分派汛地屯垦。(这是屯垦实施的开始)。
四月初一,成功军进入鹿耳门,在台湾禾寮港登陆。十二日,成功巡视蚊港高山族聚居地,高山族人民夹道欢迎。
五月初二日,成功改赤嵌地方为东都明京,设一府二县。改赤嵌城为承天府,置天兴(嘉义县佳里兴)、万年(高雄县隆里)二县,分别委任庄文烈、祝敬为二县知县。并令杨朝栋查报田园册籍,征纳税银。
五月十八日,成功颁布文武入田开垦条例十八条,严禁官夺民田。又招徕沿海居住往台湾,行兵农合一的屯田制。
六月,成功各镇开赴南北各路实行屯田。颁发文武官照原给额,各六个月俸役银付之开垦。
十月三日,清廷杀郑芝龙于柴市,又杀其子孙家眷十一人。
十二月六日,成功率何斌、马信等巡视高山族聚居地区,赠以烟、布。是日,承天府杨朝栋,万年知县祝敬扣军粮,成功杀之。以其叔芝莞之长子郑省英为府尹,令黄安监守安平镇,周全斌总督承天府南北诸路。
十二月七日,成功召开诸将会议,议屯垦办法。十三日,成功于赤嵌楼受荷兰揆一投降,荷兰殖民者被驱逐出台湾。
成功既据全台,与所占金、厦二岛犄角,礼处士陈永华为谋主,务屯垦,修战械,制法律,定职官,兴学校,起池馆,待故明宗室遗老之来归者。

永历十六年
清康熙元年(1662)
正月,创建东都,派员赴闽、粤沿海,募民来台,订法律、官职、开学校、建馆招待遗老。命洪初辟管理高山族地区事务。
四月,户官杨英奏陈农务,议给高山族人民铁犁及耕牛。
五月初八日,明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郑成功在承天府逝世。
六月,郑经嗣延平位,佩招讨大将军印,称世子。

永历十八年
清康熙三年(1664)
经委政永华。永华分诸镇土地,复行屯田之制,于是辟地日广,远及半线(今彰化)。
八月,改东都为东宁,升天兴、万年为二州,划府治为东安、西定、宁南和镇北四坊,又将岛内汉人较集中的地区分为24里。坊置签首,里设总理,各管民事。

永历十九年
清康熙四年(1665)
八月,嗣王经以陈永华为勇卫。永华亲历南北各社,劝诸镇开垦,载种五谷,蓄积粮糗,插蔗煮糖,广备兴贩。又教匠取土烧瓦,往山伐木斩竹,起
盖庐舍,与民休息。以煎盐若涩难堪,就濑口(天兴之南)地方,修筑丘埕,泼海水为卤,暴晒作盐,上可裕课,下资民食。永华既治国,岁又大熟,请建圣庙,立学校。……经从之,择地宁南坊,面魁斗山,旁建明伦堂。

永历二十年
清康熙五年(1666)
正月,圣庙成。……命各社设学校,延士通儒以教子弟。
三月,以永华为学院,叶亨为国子助教,教之育之,台人自是始奋学。

永历廿三年
清康熙八年
世藩(郑经)在东宁,以陈永华理政。……课耕种,通鱼盐,安抚土蕃,贸易外国,向之惮行者,今喜为乐土焉。

永历二十五年
清康熙十年(1671)
刘国轩平北路诸土蕃。举台大熟,间泉之民纷至,南北逐渐开发。

永历二十七年
清康熙十二年
七月,洪旭又别遣商船前往各港,多价购船料,载到台湾,兴造大船。装白鹿皮等,上通日本;制造铜贡、倭刀、盔甲,并铸永历钱,下贩暹罗、交趾各处以富国。从此台湾日盛,田畴市肆,不让内地。

永历二十八年
清康熙十三年
嗣王经命户都事杨贤监督洋船,往贾暹罗、爪哇、吕宋。
四月,郑经差兵都事李德驾船往日本,铸永历钱,并铜贡、腰刀、器械,以资兵用。户都事杨贤回台湾,监督洋船,往返暹罗、咬留吧、吕宋等国,以资民食。

永历三十三年
清康熙十八年(1679)
四月,立郑克臧监国。

永历三十五年
清康熙二十年(1681)
正月,郑经殁,年四十,在位十九年。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