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会总舵主原型角美陈永华

发布时间:2012-12-06 文章来源:郑成功网 阅读 : 5825

天地会总舵主原型角美陈永华?





  闽南网12月5日讯 “平生不识陈近南,便称英雄也枉然”,看过金庸先生的作品《鹿鼎记》的朋友,对陈近南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。在书中,他是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总舵主,韦小宝的师父。


  龙海市政协文史委专家陈忠杰近日指出,《鹿鼎记》小说中人物“陈近南”的历史原型,很可能就是陈永华。此外,经过实地走访,他还得证陈永华应是漳州角美人。这是怎么来的呢?一起去探寻一下。


探源


陈近南的历史原型,很可能是陈永华?


相似点1都是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反清复明、治理台湾的重要助手



  在金庸笔下,郑成功有一名重要谋士,叫“陈近南”,他在郑成功去世后,亦尽心辅佐郑经,在台湾的开发史上有着卓绝贡献。而历史上,陈永华亦是郑成功的得力助手。“有郑成功的‘卧龙先生’之称”,龙海市政协文史委专家陈忠杰这样介绍。


  据史料记载,陈永华及父亲陈鼎都在漳州读书长大。明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郑成功攻下同安,陈鼎携家人前往同安任教谕。


  4年后(顺治四年,1647年),同安被清军复克,陈鼎自缢明伦堂。时年20岁的陈永华,来到厦门投奔郑成功。


  清康熙元年(1662年)初,郑成功收复被荷兰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。进驻台湾不到半年,郑成功病逝,郑经继承父位,随后授陈永华为咨议参军。


  那么,陈永华曾组建反清复明组织“天地会”吗?陈忠杰表示,目前在学术界,许多学者对此仍持不同意见。不过,陈永华为郑氏集团的官员,自然为反清复明之大计多有贡献。


相似点2均有一女嫁与郑经之子郑克臧


  大家应该都记得,《鹿鼎记》中的陈近南,有一女嫁与郑经之子郑克臧。而陈永华,也恰恰是郑克臧的老丈人。


  康熙十三年(1674年),三藩叛乱,郑经率师离岛西征福建。临走前,命长子郑克臧主持台湾政务,任命陈永华为东宁总制使。在老丈人辅助下裁决政事,郑克臧赏罚分明,刚毅果断,政绩显著,深得人心。


相似点3死因均与冯锡范有关


  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冯锡范同郑经回台,见陈永华把握重权,心怀妒忌,与刘国轩共同谋划,设计诬陷陈永华。见郑氏集团内部如此勾心斗角,陈永华遂向郑经再三请辞。辞职后,他整日郁郁寡欢,不久便于康熙二十年(1681年)农历正月二十八日逝世,郑经亲自前来吊唁。


  再来看看小说,陈近南是由冯锡范和郑克爽二人所杀的。历史上,陈永华、冯锡范与刘国轩可谓鼎足而三,是郑氏政权的顶梁柱,即小说里所谓“台湾三虎”。郑克爽则是郑克臧之弟,同时是冯锡范的女婿。陈近南一向对郑经忠心耿耿,他女儿又嫁克臧为妻,故冯锡范等人暗中密谋,要拥立郑克爽,因此设计杀死陈近南。


  有趣的是,正在热播的影视剧《施琅大将军》也有这么一段:郑经接替郑成功后,内部陈永华(郑克臧岳父)和冯锡范(郑克爽岳父)发生内讧。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,克臧聪明能干,做事井井有条,从来没有过失,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。郑经病逝后,冯锡范便毒死郑克臧和陈永华,立郑克爽为延平王。


相似点4陈近南本名“永华”,在《鹿鼎记》被提及24次


  陈忠杰指出,金庸在小说里,曾24次写到“永华”的名字,且多次是借陈近南之口,明确点出其原名为“陈永华”。记者多次翻阅《鹿鼎记》,果真发现不少相关段子:


  如在第一回《纵横钩党清流祸峭茜风期月旦评》里,天地会成员吴六奇曾道,“那天地会是台湾国姓爷郑大帅手下谋主陈永华陈先生所创,近年来在福建、浙江、广东一带,好生兴旺”。


  吴六奇还言道,“我们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陈先生,又有一个名字叫做陈近南,那才着实响当当的英雄好汉,江湖上说起来无人不敬,有两句话说得好:‘平生不识陈近南,便称英雄也枉然’”。


  在第八回《佳客偶逢如有约盛名长恐见无因》里,韦小宝初次拜师时,总舵主道:“我姓陈,名近南。这‘陈近南’三字,是江湖上所用。你今日既拜我为师,须得知道为师的真名。我真名叫做陈永华,永远的永,中华之华。”


  “综上所述,金庸在写《鹿鼎记》时,陈永华应当是陈近南的原形”,陈忠杰同时承认,由于金庸写的是小说,而且是武侠小说,真实性比一般的演义小说更低,艺术加工的成分便更大,“陈永华肯定没有金庸笔下高超的武功”。


  对此,漳州文史学者、漳州市作协秘书长许初鸣也表示,“陈近南”为陈永华的原型是说得通的,“演义小说里的人物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,都存在一定的差距,如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关羽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,区别就很大。但是由于经历艺术加工,演义人物变得经历更丰富,更有传奇色彩,所以往往更容易让普通老百姓传播。”


□相关新闻


陈永华祖籍在角美,并非同安人


现场:角美镇现陈永华祠堂


  在许多地方史书中,都记载陈永华系同安人。“但这是一个误会,他是角美人”,陈忠杰从陈永华的后裔口中得知,陈永华从事反清复明,怕连累家人,往往对外自称是“同安人”;此外,陈永华之父陈鼎原在同安任职且死在同安,这也造成陈永华是同安人之误。


  漳州台投区角美镇南边的石美村,是个有5000多人口的大村子。历史上,石美、角美和东美是3个齐名的集镇,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才合并成角美镇。


  多次到石美调查,陈忠杰收集到一首民谣,“石上鸡踪如竹叶,溪边犬迹似梅花。覆舟山下十八社,石尾出了陈永华。”而“石尾”的雅称便是石美。不仅如此,一座建于石美村的祠堂,亦为陈忠杰揭开陈永华祖籍地之谜提供了证据。


  上月23日,陈忠杰与记者一行来到这座陈氏村民的祠堂——“宝镜堂”。他介绍,祠堂始建于清初,由于年代久远,现只剩最后一堂。


  73岁的村民陈江庆将记者一行引入祠堂,见祖龛祀厚山祖和陈鼎、陈永华、陈梦球、陈维衡、陈仕贵、陈还等牌位。其中,陈梦球、陈维衡、陈还均为陈永华子孙。


  “我们这一支全部是陈鼎和陈永华的后裔,目前全村共有300多人”,陈江庆说,“反清复明是杀头大罪,所以听祖上说,在清初时,祠堂里不敢立陈永华的牌位,直到清末才加立。”


  祠堂在这里,而且还有整支数百人的后裔,陈忠杰认为,陈永华应当是石美人。


建议:打好陈永华对台牌


  《台湾通史》有专门介绍陈永华的功绩,其在台湾的地位非常高。在台近二十年,他首开文教事业先河,被誉为“台湾文化教育的奠基人”:其亲自在承天府(今台南市)宁南坊鬼仔埔建造孔庙,还建学院并亲任学政。台南孔庙建成时,为台湾孔庙之始,有“全台首学”之称。目前,仍有许多庙宇供奉其神像,还有许多地方依其命名,如永华宫、永华镇、永华街等。


  据了解,2008年初,汪毅夫曾在漳州参观“漳台族谱对接成果展”,发现族谱馆里的“漳州名人”竟没收录陈永华,也谈道,“陈永华是郑成功的参军,一般认为他是同安人,实际是龙海人。他到台湾后兴学校,办科举,在文化教育上做了许多好事,漳州可以研究宣传”。


  对此,陈忠杰也表示,可以好好利用陈永华故里,打好“永华对台”牌,并已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修缮“宝镜堂”。他认为,该村由此可成为角美涉台文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,此举亦能提高漳州的知名度。另外,他还建议收集整理有关族谱资源,和台湾的陈永华后裔取得联系,告诉他们,陈永华是地地道道的漳州人,以纠正两岸一些史书“社籍同安”之谬误。(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萧镇平 白志强 文/图)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