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人民对郑成功的崇拜

发布时间:2012-09-17 文章来源:郑成功网 阅读 : 6525

郑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,特别是台湾人民非常崇拜他,尊称他是“开山王”、“开台圣王”,并供奉为神明。


(一)


1661421中午(永历十五年三月廿三日),郑成功率兵25000人,大小战船数百艘,浩浩荡荡从金门料罗湾出发,东渡台湾,使遭受荷兰殖民者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,重新回归祖国怀抱,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!


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立即废除荷兰殖民者的殖民体系机构,按照明朝的政权形式建立了府、县、镇和抚司等政权机构。同时,制法规,立典册,整改法纪、军纪,除贪官、反腐化,尊贤吏,爱人民。官吏违法,不管是军队将领或者地方官佐,甚至是自己的亲属,都毫无例外依法究处。1661年农历五月初二日,郑成功发现宣毅后镇吴豪抢掠百姓银两,盗匿粟石的不法行为,立即召集文武官员进行会审,证据确凿,立即斩首;虎卫右镇陈蟒亦有罪,但情节较轻,被捆责革职。承天府尹杨朝栋,是郑成功比较赏识和信任的一个人。但他却与承天府万年县知县祝敬、斗给官陈伍互相勾结,“用大斗进、小斗出”的办法,克扣军需,被告发查实后,立即将杨朝栋、祝敬、陈伍等三人斩首示众。这两件事,在官兵和人民群众中震动和教育很大,咸称郑成功热爱人民,纪律严明,办事公正,执法如山。清朝郁永河在他所写的《伪郑逸事》一书中写道:“昔郑氏治台,立法尚严,犯官与盗,死不赦。有盗伐民间一竹者,立斩之。开承峻法后,犹有道不拾遗之风。市肆百货露积,委之门外,无敢窃者。”


台湾原来有许多荒芜的地方,有许多未开垦的处女地。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为减轻台湾人民对部队给养的负担,休养生息,提出:“寓兵于农”和“屯田”的主张,“留勇、侍卫二旅,以守安平、承天二处;其余诸镇,按镇分地,按地开荒,日以什一者瞭望,相连接应,轻留迭更,是无闲丁,亦无逸民。插竹为社,斩茅为屋,围生牛教之以犁,使野无旷土,而军有余粮。”通过“屯田”,开垦许多荒坡、荒地来种植农作物,增产粮食,以求部队粮食的自给或半自给。在发动官兵去各地“屯田”时,郑成功又及时颁布了八项条例,再三申明:“不准混侵土民(高山族)、百姓(汉人)现耕作物”,“不可斧斤不时,竭泽而渔”,还有不准乱征赋税等等,“如有违越,依法必究”。


当时,郑成功部队去“屯田”的地方,大多数是一些荒芜的地方,尚没有正式的地名。郑成功的部队去“屯田”后,就用部队的番号或该部队的负责人名字作为这些地方的地名,如左营、中营、下营、顶营、柳营、林凤营、林圯埔、新营、旧营……等等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如高雄市的左营,是郑成功部队左营去开垦的地方,并作为该地的地名。左营当时是一片荒芜的地方,经过郑成功部队开垦和后来的逐步建设,现在已变成非常繁荣的城市,是高雄市重要行政区之一(相当于大陆县、区一级),现有居民40多万人。


当时,台湾的农业尚属“刀耕火种”时代。在实行“屯田”制度的同时,郑成功还从大陆带去的耕牛和农具,分赠给当地的农民,教他们采用先进技术,并修筑水利,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,增加农民的收入,使当地农民受益非浅。因此,清朝康熙时出版的台湾《诸罗县志》记载:“耕作之兴自郑氏肇始也。”


此外,郑成功的参军陈永华等人还“教民插蔗煮糖”,“教匠取土烧瓦”,“教民晒盐”,“山材为炭”,“创建庄屋”……等等。如《台湾通史》记载,陈永华“劝农桑,禁淫赌,诘盗贼,于是地无游民,番地渐拓,田畴日啟。其高燥者,教民植蔗,制糖之利,贩运国外,岁得数十万金。”


郑成功还很关心和爱护台湾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,从而取得他们的支持和拥护。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,郑成功不但一再申谕“不准混侵土民(指高山族等少数民族)及百姓现耕田地”,而且多次亲自深入高山族地区访问。如:“(1661年)四月六日,各近社土番头目,俱来迎附,如新善、开感等里。藩(指郑成功)令厚宴,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,由是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,接踵而至。”又“(四月)十二日藩驾亲临蚊港,相度地势,并视四社土民向背如何。驾过,土民男妇壶浆迎塞道。藩慰劳之,赐以酒肉,甚是喜慰。”郑成功到“新港、目加溜湾巡视,见其土平坦膏腴,土番各社俱罗列恭迎。成功给以烟布,慰以好言,各跳跃欢舞。”


正当郑成功着手对台湾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等方面建设的时候,不幸于1662623日(农历五月初八日)溘然去世,年仅39岁。台湾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郑成功的逝世,感到万分悲痛!


 


(二)


纵观台湾的开拓史,居首功者,非郑成功莫属。


台湾民间有句谚语:“吃果子拜树头”。


台湾人民非常感激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,拯救台湾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,并全力经营台湾,建政权、兴农商、垦荒地、修水利、建学校等,为台湾后来的开发和隆盛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因此,对他非常崇拜,并逐步加以神化。尊称他是台湾的“开山王”和“开台圣王”,并为其建庙来敬奉。


根据台湾一些资料,较早兴建的郑成功庙如:


开山王庙  清康熙三十四年(1695年)编纂的《台湾府志》记载:“开山王庙在附郭县东安坊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年)的《台湾县志》记载:“开山王庙伪时建”。 由此可见,此庙始建于郑成功逝世后、郑克塽归顺清朝前的明郑时期。


延平王庙  明永历十七年(1663年),由郑成功之子郑经创建于承天府宁南坊,以祭祀其父及郑氏先祖。入清以后,改称“郑氏大宗祠”,现在叫“郑成功祖庙”。看来,这个延平王庙原是郑氏后裔为祭祀郑成功及郑氏先祖的地方,后来才逐步发展为公众敬拜郑成功的场所。


三老爷宫  郑成功率军从鹿耳门胜利登陆后,曾驻扎军队于此(古称尖山),并在此围攻赤嵌城。明朝一些遗臣及群众为崇仰其功德,即塑造金身敬拜。郑克塽归顺清朝后,为避隐起见,乃将郑成功改称为朱王爷(因郑成功曾被赐国姓朱),继续崇拜,到可以公开祭拜郑成功时,该宫才明确向群众宣布:这位朱王爷就是郑成功。现在该宫保存一尊朱府延平郡王泥塑神像,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。


(三)


1683年(清康熙二十二年),郑克塽归顺清朝,向康熙皇帝奏请“念台湾远隔溟海,祭扫维艰”,要求将安葬在台湾的郑成功和郑经的墓迁葬于大陆故乡。


1699年(清康熙三十八年),康熙对郑成功作了比较公正的结论,认为他是“明室遗臣”,不是清朝的“叛臣贼子”,下诏遣官护送郑成功父子的灵柩从台湾迁葬在故乡南安,并赐“忠臣”匾额一方,亲书挽联一对:“诸王无寸土,两岛屯师,敢向东南争半壁;四镇多二心,一隅抗志,方知海外有孤臣。”


从此以后,台湾人民歌颂郑成功的文章和诗歌日益增多。同治年间,钦差大臣、台湾巡抚沈葆祯,发现台湾民众崇祀郑成功的人很多,乃会同其他官吏,写份《请建明延平王祠折》的奏折,说明郑成功是“明季遗臣,台阳初祖,生而忠正,殁而英灵,恳于赐谥建祠,以顺舆清,以明大义”。经同治皇帝同意后,追谥郑成功为“忠节”,并于同治十三年(1874年)开始在台南兴建“延平王祠”,于光绪元年(1875年)竣工,形成官方与民间同敬郑成功的“祠庙合一”。


这时,台湾人民的郑成功崇拜和兴建郑成功庙,已逐步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:


第一、从秘密转向公开


台湾入清初期,清朝在台湾的官员是严格禁止台湾百姓建郑成功庙、祭祀郑成功的,以彻底清除明郑时期在台湾的“反清复明”思想,防止继续发生反清事件。因此,即使已建的郑成功庙,也不敢直称其名,只以开山王或朱王爷称之。


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,康熙皇帝对郑成功作了正面的肯定,特别是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批准兴建延平王祠以后,祭祀郑成功、兴建郑成功庙已从秘密转为公开。到清朝后期,已在台湾兴建主祀郑成功的各种寺庙36座,如:台北的庆安宫、福安庙、保安宫,苗粟的延平郡王寺、福龙宫、延平寺;台中的永奠宫、开山宫、镇安宫、国姓庙、延平宫;彰化的永安宫、郑成功庙、永奠宫;台南的三王庙;南投的沙东宫、开台圣王庙;屏东的开台延平王祠、国姓庙;云林的德天宫、顺天宫;嘉义的灵慈宫、郑成功庙、英武殿;宜兰的开山庙、圣安宫、福兴庙;花莲的延平王庙、郑圣祠。我查了有具体记载兴建时间的20座,其中兴建于康熙中叶以后的2座,乾隆时期的3座,嘉庆时期的3座,道光时期的6座,咸丰时期的2座,同治时期的3座,光绪时期的4座。日本占领台湾时期,主祀郑成功的寺庙已发展到57座。


第二、从纪念性向祈求性逐步神化


一、开始为郑成功建祠立庙的初衷是属感恩和纪念性的,是仰慕郑成功之忠节和他收复台湾、开发台湾的丰功伟业,后来逐步将他神化,发展为祈求性,祈求他能继续庇佑台湾人民,使台湾人民能安居乐业,福祉安康,并逐步神化为他成为神之后,具有避灾、镇邦、治病、赐福、保平安等功能,因此对他膜拜的人越来越多,规格也越来越高。屏东县麟洛的徐俊良和郑成功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。徐俊良,广东客家人,原系郑成功军中的一位管粮官。郑克塽归顺清朝后,徐俊良被清廷遣送回原藉广东。1706(康熙四十五年)间,他又潜回台湾,并带领一批广东客家人到麟洛垦荒种植和定居,是该地移民的一位领袖。由于他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属,对郑成功很崇敬和有深厚感情,郑成功逝世后,徐俊良就在他家中摆设郑成功的神位牌,进行祭祀。光绪年间,乡人动员徐俊良后人让出这个神位牌,建造郑成功庙,供乡中民众祭拜。该庙庙门的对联写道:“开辟忠臣堪称圣,台疆士庶仰斯王”11这个神位牌由私家改为公众供奉后,其信徒大大增加,其作用也远远超出原来的范围,从纪念性向祈求性的神化发展,乡人遇到自然灾害或生苦病痛等等,均来向郑成功求助,祈求平安。


目前,台湾主祀郑成功的各种寺庙已有100多座,其中正式登记的96座。还有,许多寺庙不是主祀郑成功,但同时兼祀郑成功,如果连这些算进去,那就更多了。


200821617日,台南市政府主办郑成功文化节。该市市长在16日的开幕式上说:“如果没有郑成功,就没有现在的台湾!”在郑成功文化节中,主要有两项内容:


1、开台圣王郑成功神像回銮


台南市延平王祠原来供奉有郑成功的神像,四十多年前,蒋介石要来祠内祭拜郑成功,有人揣测蒋介石笃信基督教不乐见神像,因此将它珍藏于民间,后来寄祀于台南妈祖楼。这次要将这尊郑成功神像迎回,仍旧供奉于延平王祠内。回銮仪式首先由台南市市长恭请,坐上延平王神轿,从妈祖楼沿市区主要街道绕道回銮,沿途民众燃放鞭炮,点香膜拜。各庙宇亦抬出各自的神明和神轿,敲锣打鼓,高举彩旗,前来参加迎接开台圣王回銮。到达延平王祠后,市长开大门恭请郑成功神像安放在祠内的主位。陈水扁也特地赶来敬奉第一柱香。


2、营造郑成功林


郑成功林营造在延平王祠东侧的一片空地上,林中只种三种树:一种是日本平户的椎木,一种是福建泉州的刺桐树,一种是台湾的凤凰木。象征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平户,成长在福建泉州,发展于台湾。

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